以公正单纯的心意面对每一次采访

人民日报  孟海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行:

    大家上午好,按照领导吩咐今天来这里参会并发言,还是第一个发言,那就抛砖引玉,结合本职工作谈谈自已的粗浅认识,请大家指正,其实主要是向大家学习。

    一转眼,到吉林省工作、做驻地记者已十年了。

    做个好记者,是初心也是追求。如何做好?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树牢“四个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二、持之以恒的学习。在人民日报大家经常说,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要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引领时代,必要积极学习厚植思维,努力向着“想总理之所想”的高度奔。这方面,我是经常有本领恐慌的,感觉学习的还很不够。分社的记者,既要有人民日报的全局性思维,又要融入到吉林省的工作大循环中,找好两者的结合点,还是要学习。

  当前,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吉林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领会,并从中找出我们新闻的题目。

  想做一名好记者,学习不停步,采访不止步——“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这也是我想谈的第三点。

  三、践行走转改,采访深入再深入。刚说的前两点是基础,是道。而做为记者,这第三点是术,是在现实写作中体会最深的,下面,我结合采写工作实例,说说对这一点的粗浅感受。

  这些年,如果说我的哪篇文章写得还行,那一定是采访到位了。如果写起来费劲巴拉的,一定是采访得不够好。

  比如说,最近,10月22日,刚发了一篇生态版头条《虎豹出没,国家公园怎么建》。事实上,编辑在八月份就约稿了。约稿后,林业厅的媒体群里,厅新闻中心的同志发了一篇通稿在群里,有几千字《吉林省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纪实》。其实,如果略较改一下,也可以用。但是这样的稿子,实在是太平了,省功省时,白来的馍肯定不香嘛。这样的通稿,我感觉它可以作为一个新闻背景资料来用。我们的编辑也特别支持前方记者不到现场不发稿的作法,最后拖到十月初才有时间去到延边的东北虎豹公园核心区,进村入户采访,编辑一直说,不急不急,好稿,值得等。

  拿到背景资料,其实我是先设想了几个问题要采访北师大的葛建平和冯利民老师的,但是感觉问题太泛泛,等采访后再说吧。果然到林区与农户等方方面面聊过后,我回来再列出来采访问题,非常有针对性,而且问题本身就带有思考,那也很好地触动了采访对象,回答得也非常精彩,写出了问题意识。

  而且,只有通过采访,你的稿件才更严谨。比如,冒着大雨,到河山村等看了三处扒掉经营场所的现场。然后,又采访了延边州,拿到了他们完成的拆迁的进度以及对前一段环保督查指出问题整改的进度,然后才放心的写下:“公园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方式面临改变,公园内原有的一些生产生活项目面临拆迁和整改等,也是一个难题,但是在共识下,一切都在有序推进。”看着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后面是一种求实的态度。主编说,当天夜班,老总表扬了这篇文章,为什么?我想,编辑老师们火眼金睛,一篇文章有没有经过深入的采访,那是一望而知的。

  比如写黄大年老师。2015年7月,我休完产假。第一个活,就是看了近百位吉林好人候选人的事迹。仔细看过后,我说,要采访两个人,一个是黄大年,一个是金春燮。金春燮很快写了发了。另一个回话是,黄老师忙,要统一组织采访,等等。又和吉大巩部长联系,也说等一等,统一采访。其间又联系了几次,都是等,这其间,我做了案头准备工作。没想到最后等到了黄大年老师去世的消息。追认黄大年老师为吉林省劳动模范时,我正好旁听了常委会,于是散会后在常委会议室外的走廊上采访了邴正老师近一个小时。稿和内参很快发了,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之前有了许多准备。后来,黄大年老师的指令稿单子来了,又有机会深入采访,我力争不放过每个细节,去深入理解这个人物。半夜两点,我在评论中写,黄大年是一个舍弃小我,有大我的人。还用了两段论述他的“大我”。“大我”这个词是笔端自已流出来的,写出来后,自已还犹豫了下,大我,这词很少用,以前没用过,但想想,用在黄老师身上,好像也自然。后来,半个月后,总书记有了批示,我惊喜的发现,总书记说黄大年老师“心有大我”。

  记得2011年采访通化的五人女子火化班,开始是在会议室聊,后来,她们笑着问我,敢不敢去车间看看,我说,想一下哈,然后很快说,去看看吧。民政局的同志在外面等,说我们就不进去了。胆小的我跟她们参观了里面的几乎每个地方,之后,交流变得特别顺畅。“刚开始也害怕,做噩梦,但慢慢就习惯了。好像一条鱼蹦出水面,要有突破水面的一个力”宋春铃说,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做后盾,就能淡定,就能突破自我。这样生动的语言,不是深入的采访,与采访对象的深入互动,是不可能有的。

  文章发出后,好多人打电话给我,包括中国记协,让我写感想。主要是因为此篇,还意外的成为全国走转改先进个人。可当初去采写这个稿子时,什么也没想。

  在写这篇发言稿时,看到微信上的一篇文章《中老年记者该如何规划人生的下半场》。文中说变革带来焦虑,这是现实。但是文中给出的态度特别好:把它放在一边,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的确,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也正像刚刚离去的大师金庸所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内容为王不会变,以公正单纯的心意去面对每一次采访,认真采写,不忘初心,专注当下,也就是了。

通知公告公示

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2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1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0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19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吉公网安备110106005897号  吉ICP备09097684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品牌商标、文字、形象及内容归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使用和传播
联系电话:0431-88906046  联系传真:0431-88906046  电子邮箱:jlsjx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