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吉林形象的塑造者
刘硕 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各位新闻战线的同仁:
大家好!在我投身新闻行业的第六个年头,非常有幸能与大家在这里分享我的点滴感悟。我出生、成长在吉林,求学毕业后再次回到吉林,在这六年的新闻报道生涯中深度感知着吉林。对于这篇热土,我经历了熟悉、陌生、再认识的过程,感受自然更加深刻。我也在工作中一直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做好新时代吉林形象的塑造者。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每一位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殷切嘱托。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把锻炼这“四力”的目标贯穿到塑造吉林形象的点滴之中,挖掘吉林丰富的新闻资源,让吉林的形象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更时尚。具体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增强脚力,感知吉林的社会温度。吉林一向以热情、沉稳、厚重而被全国人民所熟悉,这片黑土地上涌现出太多感人至深的人与事。走进新时代,如何让全国的读者和观众了解吉林、感知吉林,有赖于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不惜脚力,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企业工矿、田间地头,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采集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新闻素材,让更多人感知吉林的社会温度。
几年来,我和同事们陆续采写了关于张宝艳、初建美等典型人物以及众多一线工作者的报道,挖掘出吉林通化建设好人城市、吉林松原建设美丽乡村等成功经验。这些报道面向全国播发后,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让读者和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吉林一如既往的美好与温暖。
其二,增强眼力,发现吉林的发展热度。只有增强眼力,才能在变化中冷静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发现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吉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但通过哪些新闻主体来承载、通过哪些人物来体现,考验着记者的发现能力。近几年来,我们陆续采写了吉林化纤创新转型、吉林延边高岭村脱贫树新风等新闻故事,通过我们的深入走访和调查,为读者和观众提供感受新时代吉林发展脉搏窗口。
其三,增强脑力,丰富吉林的报道维度。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本质,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脑力。吉林省的新闻报道资源丰富,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个体矛盾。如何精准地分析矛盾问题,并且就解决和改善积极建言献策,是党和国家赋予新华社的职责使命。因此,在吉林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一些重大典型社会问题的报道中,我们与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剖析,精准研判,不回避问题,不隐藏矛盾,通过一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报道,我们不仅呈现出吉林直面问题立行立改的新形象、新风尚,也让更多人刷新了对吉林的固有认识,让吉林以更清爽、更美好的面貌留在更多人心中。
其四,增强笔力,呈现吉林的时代跨度。在当今媒体形式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如何增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如何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拍出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几年来,我们的笔触和镜头对准了吉林科技创新、社会保障、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题材,呈现出长白山、查干湖、一汽、长客等吉林名片的新风貌,在字里行间融入对吉林新时代发展变化的思考,用报道描绘出吉林社会发展的巨大跨度。
新时代的吉林充满活力和动力,满载着2700万吉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只有锻炼好“四力”,在报道中以事表人、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让新时代的吉林形象更好地通过报道走出去,把关注的目光引过来,让吉林的未来更美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