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千米井下逐“新梦”》《欢乐平洋村 喜迎十九大》《诗乡金秋咏盛会》
|
参评项目 |
文字系列类 |
|||||||||
体裁 |
通讯 |
|||||||||||
语种 |
汉语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集体 |
编辑 |
|
|||||||||
刊播单位 |
吉林日报社 |
首发日期 |
2017年10月17日至10月24日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要闻(头版) |
作品字数 (时长) |
1439字、 1402字、 2040字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去年,吉林日报“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在报社领导的亲身参与下,涌现出一批“走转改”优秀作品。这三篇作品是其中的精品之作。深入煤矿千米深井倾听一线声音,展示新时代工人风采;捕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本,与村民共享喜迎十九大的愉悦;走进诗乡感受乡土文化,听妙语连珠话丰年。这些作品选题精准,采访扎实,现场感强,文笔自然流畅,内容鲜活生动,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堪称吉林日报2017年“走转改”成果中的代表作。 |
|||||||||||
社 会 效 果 |
系列作品受到中宣部阅评好评,并被人民网、凤凰网、新浪、搜狐等多家网站及自媒体转载。
|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
这是一组高度体现吉林日报“走转改”作风的精品。系列作品以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为主题,作者深入厂矿,迈上地头,与工人交流,与农民聊天,既折射出振兴吉林的基层心声,也释放出新农村建设的浓烈气息。这组作品内容生动鲜活,文字朴实自然,体现出作者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文字功底,也用新闻实践诠释了只有深入基层、转变文风,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18年 月 日 |
|||||||||||
联系人(作者) |
毕玮琳 |
手机 |
13844161022 |
|||||||||
电话 |
0431-88600703 |
|
这个 E-mail 受反垃圾邮件程序保护,您需要启用 JavaScript 才能查看。 |
|||||||||
地址 |
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
邮编 |
130033 |
|||||||||
此表可从中国记协网www.zgjx.cn下载 |
附件
中国新闻奖系列(连续、组合)报道作品完整目录
作品标题 |
“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 |
||||||
序 号 |
单篇作品标题 |
体裁 |
字数/时长 |
刊播日期 |
刊播版面 |
备注 |
|
1 |
欢乐平洋村 喜迎十九大 |
通讯 |
1439 |
10月 17日 |
要闻 头版 |
代表作 |
|
2 |
千米井下逐“新梦” |
通讯 |
1402 |
10月 23日 |
要闻 头版 |
代表作 |
|
3 |
诗乡金秋咏盛会 |
通讯 |
2040 |
10月 24日 |
要闻 头版 |
代表作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9 |
|
|
|
|
|
|
|
10 |
|
|
|
|
|
|
|
11 |
|
|
|
|
|
|
|
12 |
|
|
|
|
|
此表可从中国记协网www.zgjx.cn下载
1.附在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参评作品推荐表后。
2.填报作品按发表时间排序。
3.3篇代表作必须从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中各选1篇,并在“备注”栏内注明“代表作”字样。
4.广播、电视作品在“刊播日期”栏内填报播出日期及时间;在“刊播版面”栏内填报作品刊播频道、频率和栏目名称。
中国新闻奖系列(连续、组合)报道作品完整目录
作品标题 |
“十九大时光” |
||||||
序 号 |
单篇作品标题 |
体裁 |
字数/时长 |
刊播日期 |
刊播版面 |
备注 |
|
1 |
欢乐平洋村 喜迎十九大
|
通讯 |
1439 |
2017年10月17日 |
一版 |
代表作一 |
|
2 |
千米井下逐“新梦”
|
通讯 |
1402 |
2017年10月23日 |
一版 |
代表作二 |
|
3 |
诗乡金秋咏盛会
|
通讯 |
2040 |
2017年10月24日 |
一版 |
代表作三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参评作品简介
用心聆听群众声音,用笔记录点滴感动。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吉林日报围绕“十九大时光”这个主题专栏精心策划,派出众多记者深入全省各地,以手中之笔描述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金色十月。
为做好这组系列报道,吉林日报群策群力,精心撷取选题,组织精兵强将深入基层进行采访,稿件写作也是精益求精,尤其是报社领导亲身参与采访和写作,令这组报道更显精致和生动。《千米井下逐“新梦”》《欢乐平洋村 喜迎十九大》《诗乡金秋咏盛会》这三篇通讯作品,正是这组系列报道中的精品之作。讲述群众身边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记录党心民心交融共振的感动,这三篇代表作均体现出吉林日报这组系列报道作品的创作初衷。
《千米井下逐“新梦”》,是对吉煤集团公司龙嘉堡煤矿一次采访。近年来,我省煤矿企业去产能工作深入开展,通过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下的新追求。在十九大召开之际,企业的发展如何,一线工人的状态怎样,他们在新时代又将有哪些新的企盼和追求?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命题,记者一行来到龙嘉堡煤矿,直接深入千米矿井。他们看到了干劲十足的火热场景,听到了一线工人们的朴实心声,记录下了新时代工人在吉林振兴发展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足迹。这篇作品笔触生动,现场感强,语言流畅,结构新颖,鲜活展示出新时代工人风采。
《欢乐平洋村 喜迎十九大》,是一篇通过小镜头折射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好形势的新闻作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洋村,说是“村”,但如今已经名不符实,全村人在2017年都住进了宽敞整洁的楼房。这次乔迁得利于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的支持,村民基本不用再掏钱。而且,村民都是村里农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的股东,每户年年都有红利,支付物业费和采暖费也不成问题。党的好政策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平洋村的农民们在十九大召开之际,为表达感激之性,自发地在小区内挂起横幅标语,搞起了迎接党的十九大文艺演出。记者通过实地踏查,挨家挨户的“串门儿”,与村民们促膝谈心,记录下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瞬间。作品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展示出新时代农民们的精神风貌。
《诗乡金秋咏盛会》,则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农安县巴吉垒镇作为黄龙(农安,古称黄龙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诗乡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被国家命名为“巴吉垒诗乡”。这里有农民近几年生活富裕了,茶余饭后经常吟诗作画,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十九大之际,他们又将有哪些新的吟颂。记者在金秋的田埂上、丰收的院落里倾听农民们幸福的吟唱,记录下他们对党的感激之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作品通过深入的采访,将农民丰收的喜悦通过他们即兴作诗表达出来,语言朴实生动,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三篇作品紧扣十九大主题,体现出新闻记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文字功底,用新闻实践诠释了只有深入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才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作品社会反响较好,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等多家网站和自媒体转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参评作品
代表作一
欢乐平洋村 喜迎十九大
10月16日,距党的十九大召开还有两天。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洋村已经挂起了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大红标语条幅。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和笑容满面,指着旗杆上一面崭新的国旗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新换了国旗,吃完午饭,趁太阳足,还要在小广场举办一场迎接党的十九大文艺演出。
平洋村,说是村,已名不符实——全村537户、2055人全部住进了楼房,新名叫“平洋农民新型社区”,占地3万平方米,拥有11栋楼。只见小区内新楼高耸、环境整洁、小轿车排列整齐,三三两两的老人在小广场健身器上悠闲地锻炼着身体。
“党的十八大后这5年,俺们是农民成市民,地房变楼房……俺们相信,党的十九大一定会制定新的发展政策,让平洋村再上一层楼……”说起变化,李国和滔滔不绝。平洋村从2013年起完成土地流转建社区,到2015年年底前全部搬进新社区,变化真是天翻地覆。社区里停满了私家车,显得有些拥堵。李国和说,前几天,晚饭后好奇地在小区里数车,结果连自己都吓了一跳——230辆!差不多两家一辆车了,而搬迁之前全村才20多辆。两年时间,平洋村增加了200多辆车。
8栋3楼梁艳玲的家,两室一厅的房子97平方米,是用三间平房置换的。大厅足有30平方米,房子宽敞明亮,地砖、壁纸、橱柜简洁明快,整洁干净。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暖洋洋的。墙上挂着液晶彩电,旁边是三开门的冰箱。“没想到当了半辈子农民,也能住上楼房。以前住地房烧炕,一把柴禾,一手灰,整天冒烟咕咚、灰头土脸。”说起住楼房的事儿,48岁的梁艳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村里统一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家里的1.2公顷地每年就有1万多元收入,丈夫开出租车,一年还能有一两万元的进项。
54岁的陶春枝也住着百十来平方米的房子,家里生活气息更浓,墙上挂着彩电,电视柜上摆放着鱼缸,窗台的一侧放着两只鸟笼,小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身穿玫红色外套的陶春枝显得很年轻,一点也瞧不出是刚从农村走出来的中年妇女。“没上楼之前,这时候不是扒苞米就是搂苞米秆子,这双手裂得都没法看,现在好了,我在大屯镇一家企业干保洁,班车接送,还有姐妹在一起干活说笑,不累、不闷,还挣着钱,享老福了。”
李国和说,范家屯离长春很近,土地流转后,村里近300人到一汽大众或更近的大屯企业打工,每天早晨,六七辆大客车开到小区门口接村民上班;晚上5点多钟又把村民送回来,这已成为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采访中得知,平洋村平均每户老房子住宅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价值一千三四百元。在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的支持下置换成新型社区的楼房,村民基本不用再掏钱,原住宅面积大的还能有剩余钱,现在楼房每平方米已增值到3400元。村民都是村里农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的股东,每户年年都有红利,再加上扒拆农房复耕增加的土地收入,支付物业费和采暖费绰绰有余。
下午1点半,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艺演出在小广场正式开始,“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大红条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欢声笑语,拥进了小广场。锣鼓、唢呐开场,东北大秧歌扭起来,粉红的舞扇,翠绿的手帕,在大叔大婶们的手中翻飞,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与迎接十九大的喜气。“平洋村农民住楼房,心里亮堂堂……青壮年出去打工,有班车来接和送……日子越过越甜,越过越红火。”快板演唱把文艺演出推向高潮。
74岁的杨万福深有感触地说:“这5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做梦都没想到,俺们老两口还能住上80平方米的楼房,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十九大召开,日子会更好!”
代表作二
千米井下逐“新梦”
6米!
60米!!
635米!!!
罐笼(矿井升降梯)急速下降,耳鸣、胸闷,伴随着恐惧和忐忑。“井下会不会缺氧?到底安不安全?”短短几分钟,却感觉无比漫长。“哐当”,随着一声闷响,罐笼终于着地了。松开把手,记者手心里汗涔涔的。悬着的心刚要落地,矿长洪亮的声音又响起:“我们的掘进面在地下1100米,走过这段巷道,坐一段斜井绞车,再有一个来小时就到了。”
把腰间的自救器移到身后,向上推了推头盔,拧亮矿灯,调整好呼吸,记者向着龙嘉堡煤矿矿井深处进发……
安全是矿工的第一需要!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巷道两侧百米文化长廊上各种安全警示标语和漫画映入记者眼帘。回想起下井前,与矿工们一起进行的“三醒”警醒教育、安全宣誓和安全检查,记者对龙嘉堡煤矿严格的安全管理竖起了大拇指。
井下880米。
记者遇到五六个矿工正在进行检修和拉底作业。
“今天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第二天,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是不是比平时更高了?你们的任务是不是更重了?”
“没有呀。”直截了当地否定了记者的话,李宗育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们每一天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监工作。只不过这几年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了。”
“可不是,规定可严了。瓦斯超限,哪怕就超一小点儿,也必须停止作业。谁说也不好使,我只认瓦斯不认人。”瓦检员陆石插话说。
“这几年,公司安全设施投入每年都在4000万元以上。”龙嘉堡矿业公司党委书记孔凡武说,过去井下是木支护,矿工们戏谑“三块石头夹块肉”,心里总不踏实,现在是双支护、铁支护,人就像在“钢铁长城”保护下作业,安全感极大提升了。
坐上轨道斜井绞车继续下行,通风气流从记者耳边呼啸而过,借助矿灯昏暗的光亮,可见巷壁上的管道和电缆向身后疾驰而去……
井下1100米。
越走巷道越窄,笨重的工作服和设备显得愈发沉重,就在记者气喘吁吁之时,终于,由远及近传来了挖掘机的作业声。
在密闭的地下矿井,挖掘机犹如一个庞然大物。
“我们在这个作业面干3个月了,每天三班倒,大约能挖6米多吧,搁从前,都用人工掏,这些活咋地也得干一年呀。”采掘工姜涛笑着说:“过去我们是打眼儿放炮,整个井下都冒烟咕咚的,人根本没法呆。现在用机械,活儿轻巧多了,也安全了,钱还不少挣。”
挖掘机掘出的碎石“躺”在传送带上运走了。在新挖掘出的墙壁上,孙刚正在链网作防护,提起收看十九大报告的感受,他快人快语:“我们这茬矿工赶上了新时代,总书记讲的强国梦,我觉得也包括我们的强企梦、小康梦。”
井下辛苦自不待言,但让矿工们欣慰的是,随着一车接一车的煤从他们手中运到井上,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过去我租房住,现在不但买了楼房,还买了小轿车。十九大召开了,‘获得感’这个词听着舒坦,往后的日子也是越过越有滋味啦。”
“原来矿工广场多空旷,现在隔几天就多台车,哪儿哪儿都是车。”
“这两年企业发展遇到点儿困难,但是我们的工资没降反涨啦。”
“企业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照顾到了。下井给8元钱用餐补助,井下安了饮水机,工作服每人两套,统一给洗,下井、上井都有班车接送。”
……
见到记者来采访,矿工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话语间透露着对企业的热爱,传递着做强企业的信心和干劲。
中午时分,记者和零点班的采煤工一起升井。身边的王卫东脸上满是煤灰,牙齿显得格外的白。采煤20多年了,谈起心愿,他的话朴实无华:“没啥说的,赶上好时候了,就是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好好干呗!”
在这千米之下的昏暗巷道里,矿工们正用心描绘着一个洒满阳光的梦,这梦想牵引他们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代表作三
诗乡金秋咏盛会
十月的东北大地,满野金黄,飒飒的秋风传递着丰收的味道和盛会的喜讯。
田埂上,正在收拾秸秆的乡土诗人李清泉,谈到十九大,谈到十九大报告,文静的脸上绽放着喜悦。“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这个政策好啊!”
记者不失时机地说:作首诗吧。他擦了擦镜片,张口就来:“承包延长三十年,农民有了定心丸。撸起袖子加油干,诗乡生活比蜜甜。”
10月21日上午9点30分,北京,十九大会场,代表们正在讨论大会报告,气氛热烈。千里之外的吉林,农安县巴吉垒镇,诗乡诗社的十几位乡土诗人齐聚一堂,歌咏盛会,佳句连连。
“听了十九大报告,大家有啥感觉啊?”
“两个字——高兴。”众声刚落,西铁村七社村民吕久才脱口而出:“今年喜获大丰收,盛会召开在金秋,惠民政策就是好,小康生活有奔头。”
“好,说得好!”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金秋的风送袅袅暗香而来……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时代的琴弦,弹奏出今朝辉煌的主旋。”谈起十九大推出的新政策,四合村六社村民张百军喜上眉梢:“报告提出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太好了,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都是咱农民最惦记的事儿。尤其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把心放进了肚子里。”2015年,头脑活络的张百军办起亿家缘农牧专业合作社,搞土地托管,一垧地托管费1000元,从春种到秋收连施肥带洒药全包了,农户等着秋后卖粮就行了。目前,全村已经有158户加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一人一年少说挣3万元。
……
诗乡果然名不虚传,你一首、我一段,转眼已近正午。意犹未尽,大家应邀来到元宝沟村胥玉林家。
晌午的阳光格外暖,满地的苞米把胥家小院衬托得一片金黄。院子一侧的猪舍里,百余头大白猪个个膘肥体壮,刚收的秋白菜码在墙边。坐在小山一样的苞米堆上,62岁的胥老汉来了兴致:“我是唱着《东方红》长大的,我最近编了个《新东方红》,给你们来两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习近平。他开辟一个新时代,他为我们指航程’……”
看着乐得见眉不见眼的胥老汉,巴吉垒镇党委副书记刘海彬即兴说到:“三间小瓦房,满院都是粮。赶上好政策,幸福万年长。”
妙语连珠话丰年,笑声顿时洒满小院。
“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的政策好,种地不但不要钱,还有这补贴、那补贴的,光是生产补贴这一块,一垧地一年干得两千七。”胥玉林掐着手指盘算起收成:“这些苞米保守说也有15万斤,收入10万没问题。除了种地,一年两茬猪,赶上行情好,还能净剩好几万。”拿着籽粒饱满的苞米棒子,胥玉林又是一段顺口溜:“今年社员笑眯眯,苞米棒子一尺一。春天种地不打垄,秋后全靠收割机。一年下地屈指算,总共不到两星期。”
畅谈十九大,憧憬新生活,老乡们越说越起劲儿。
“十月艳阳普天照,江山秀丽分外娇。喜讯条条北京来,笑语声声八方飘。中国梦想新世纪,开天辟地看今朝。”有感于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四合村村民李树德以诗点赞。
和李树德有同感,想起父母刚刚办了60岁以上老人一卡通,每个月领取国家补贴,十九大又有了新政策,元宝沟村村民郭喜发写诗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不忘初心意如钢,万民福祉书衷肠。民族复兴百年计,运筹帷幄新篇章。进取开拓宏伟业,神州万里尽春光。”
作为黄龙(农安,古称黄龙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诗乡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被国家命名为“巴吉垒诗乡”。谈起诗乡文化,巴吉垒诗乡诗社社长孙万光说:“这是巴吉垒人骨子里的东西。尤其是近些年,生活富裕起来后,农民茶余饭后经常吟诗作画,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
“危旧的泥草屋不见了踪影,新盖的砖瓦房舒适明亮……垃圾场改造成了文化广场,青春的舞步伴着优美的俏夕阳……”从骑上自行车、摩托车到开上小轿车,太平山村五社的农民宗喜华调侃地说:“这是不是就像我们的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十九大召开当天,他坐在炕头上写了一首小诗:“整几个小菜,烫一壶老酒,坐在咱家的热炕头儿,看十九大直播,那种感觉真是爽个透。院里的玉米堆成了山,圈里还养着育肥的牛……”
今年七月初七,吕久才兄妹一起为老母亲过生日,到村里新修的文化广场拍照,见到漂亮的喷泉,吕久才掏出手机写下一首《观喷泉》:“水胜霓裳舞湖中,华灯初放比彩虹,王母若察喷泉美,悔让织女归天庭。”
……
“农民的腰包鼓了,心里也不空。”巴吉垒镇党委书记王辉告诉记者,2016年,巴吉垒对全镇19个村的村部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农家书屋、活动室,村村都有文化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要抓紧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建设诗乡文化园,将其打造成乡村诗词主题公园,把诗乡文化发扬光大。
有人问王辉:“写诗对巴吉垒发展有啥用?”王辉说:“诗乡文化从内到外散放着巴吉垒人的文化自信,寄托着一代代巴吉垒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是无形的财富,是经济腾飞、农民致富的精神动力。正像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夕阳西下,沃野披金。伴随着马达的隆隆声,一辆辆满载收获的拖拉机迎面驶过,一张张黝黑发亮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那笑容融化在无边的原野……